一、專題擬定

    《彰化文獻》自創刊後已出版23期,為延續、確立「彰化學」為研究核心,彰化在歷史上經過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各方面之急劇變遷後,經由文獻徵集與整理,逐步完成探討、研究在地資料,再透過口述歷史工作的進行充實,使在地文化的面貌得以保存,以提供後代足供借鑑的依據,豐富社群生活知識,並能進一步了解彰化的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。

第24期則預計規劃以「在地文化與社會生活」就專題學術論述與一般論述進行徵稿與邀稿。

同時,在編輯《彰化文獻》第24期時,將朝向幾個面向進行:

  • (一) 刊物朝向學術化:

《彰化文獻》在取材上,主要以專門的學術論文為核心,擴及一般論述,以保存彰化縣有關人文、史地、社會、文化、宗教等,無論學術論著或一般論述、譯述、文物史蹟、文獻資料之研究與介紹、民情風俗、歌謠諺語、宗教信仰、人物傳記、口述歷史、新知介紹、書評、書目、田野工作報導等各項資料,藉以漸次厚實文化傳承;同時亦鼓勵對彰化縣在地之研究,使之傳承文化並深化在地研究課題。

  • (二) 文獻梳理:
    1. 史料保存、介紹、發掘,編輯團隊亦將按主題輯錄彰化地區具史料價值之新聞事件及議題,以備相關研究參考。
    2. 研究方向以彰化地區為主,與居民生活相關之「彰化學」文獻、史料、檔案、田野調查成果、口述歷史報告,以及建立與土地情感之自然與人文相關議題等等的討論。
  • (三) 將《彰化文獻》編輯內容,介紹給外界知悉,以促進學界對彰化的興趣與注意,以及彰化縣對各方面的影響性,進而透過學界的交往,網路資訊的公布,使民眾對彰化縣產生更深遠的興趣。

二、徵、邀稿

  • (一)徵、邀稿對象

有志於對彰化研究的專家學者、研究生、文史工作者、相關熱衷地方文史活動者等。

  • (二)徵稿內容規劃

《彰化文獻》第24期徵稿內容規劃如下:

  1. 刊頭語(編者後記)與序文:以300-1,000字為原則,介紹《彰化文獻》24期收錄之專題或一般論述編輯相關內容。
  2. 專題:《彰化文獻》24期專題為:「在地文化與社會生活」,故本期規畫進行邀稿,同時亦對有志於研究者公開徵稿。
  3. 一般性論述—彰化論壇:以公開徵稿為主。專題論述、一般論述之稿件內容編製圖表、照片、插畫等,以提高視覺美感、滿足閱讀需求。
  4. 影像與故事:影像與文字一樣都能記錄、詮釋歷史,彰化縣的人文風貌、自然景觀及產業變遷等往往藉由影像保留了多元的時代記憶,透過老舊照片的影像表達,以捕捉歷史流變的過程。
  •  (三)徵稿稿約
  1. 本刊為公開之學術刊物,歡迎未出版相關於彰化的「專門學術論文、史料介紹、典故說明」,以各期設定主題,來件投稿。學術論文以兩萬字以內為原則(含註釋,請勿超過字數,本刊編輯擁有最後刪稿權),彰化論壇(含在地史料介紹)為一萬五千字、書評、典故說明(地方文史報導)為六千字,一律採電子郵件投稿方式。
  2. 寫作時請參照MLA(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)論文格式撰寫,採隨頁註,並附中英文篇名;論著及研究討論加附中英文關鍵詞及各5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;以及作者職稱(中英文職稱)聯絡方式;中文書評請加附該書作者及書名之英文譯名;文中圖片檔,請另寄原圖檔案,編輯出版時,以防影像失真;錄取稿件為求核銷稿費,故請所有投稿稿件附上電子郵件、聯絡地址、個人電話,個人資料部份,本刊將依個資法方式處理,個資部份,獲登稿件僅會登載個人電子郵件,其餘資料僅做為核銷稿費處理。
  3. 來稿均送二位匿名審查人審查,決定是否採用。如未獲通過,必將審查意見送作者參考。
  4. 本刊以電腦排版,除特殊情況外,請作者檢附電子檔案,並請使用Ms-Word繁體中文版。
  5. 本刊來稿內容物之版權問題(如圖、表及長引文等),請作者先行取得版權持有者之同意。另外圖像同意引用權,每張本刊將致以230元使用費,每篇以10張相片使用費為限。
  6. 稿件如獲刊登,每篇稿件稿酬依教育部補助及委辦計畫經費編列基準表規定每千字700元;未獲登載之稿件,僅發電子郵件通知,不再回寄退稿稿件(含電子檔),請作者自行留存底稿。
  7. 本刊截稿日期訂為110年7月30日。
  8. 本刊預計110年12月出版。
  9. 來稿請附中文及英文真實姓名、中文及英文服務單位名稱、通訊地址、電話、傳真或e-mail等。寄至500彰化巿介壽介路一號,建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產業暨文化研究中心《彰化文獻》24,請尊重學術倫理規範,勿一稿兩投。
  10. 來稿審查通過後,作者需授權本刊。本刊得依著作授權同意書之規定,擁有文稿使用權限,將該文刊載於紙本期刊、電子期刊及資料庫。
  • (四)公開徵稿方式
  1. 設置網站:http://times.ctu.edu.tw/changwa_review24
  2. 發布公文至各大專院校公開徵稿。

三、審稿計畫

  徵、邀稿「專題論述」及「一般論述」之稿件以雙審查制為原則,其他單元之稿件經一定審查機制通過後,始得刊載,各篇刊載文章之作者授權書於結案驗收前送交機關。

四、工作展望

  本計畫《彰化文獻》第24期,從基本定位著手,朝著近、中、遠程三項目標,逐步發展刊物的特色:

  • (一)近程目標

  首先,應先確立刊物內容的發展核心。鑑於《彰化文獻》發刊至目今有23期以來,已累積不少學術研究能量,再則刊物的發展目標為「傳承文化,深化研究」,其主題規劃之導向建議應逐步轉向學術化的研究領域。另本刊物亦須關照有關「常民閱讀」或是「深化對彰化縣的認識」,可使用口述歷史或訪談紀要等之一般論述形式,或是配合網路刊載,大眾似乎是較易接受此一媒介,否則實在是很難要求大眾去閱讀專業化的學術論文。當然,前提是建立於投稿「專題論述」及「一般論述」之稿件皆採雙重審查制度為原則,其他單元之稿件亦須經一定機制之審查通過後,確立其刊載地位,以使本刊物能成為縣民熟知地方知識之重要刊物。

  • (二)中程目標

  為求「彰化學」學術地位在學界的認可,《彰化文獻》應積透過專題學術論述方式,學術地位一旦成立,配合網路資料庫的構建,不但學術圈研究「彰化學」的人數會增加,同時也加快「彰化學」在學界的合法性地位。資料庫的資訊透過網際網路的傳播,不僅方便取得彰化縣所有資訊,使彰化縣資訊取得較過去迅速而有效利用,也利於拓展並深化未來彰化縣的文化觀光產業。

  • (三)遠程目標

  「彰化學」學術地位一旦確立,那麼「彰化學」所含涉的意義,除了在學術圈占有一席之地,也利於加強在地文化屬性的深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