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部兩年計畫案,民國新聞教育「專業化」的成形及演變 計畫主持人:唐志宏,計畫編號:MOST-104-2410-H-270 -001 -MY2;執行時間:2015年8月1日-2017年7月31日,行政院國家科技部。 中國新聞學理論的專業化與學術化的工作,不僅源起於北大,同時也深刻地影響後來各校新聞系所的肇建和教育工作。換言之,如果以北大做為源頭來考察,民國時期專業化的新聞學建構,仍是來自於兩股力量:「新聞業界」和「學校體制」。這兩股力量的滙流,催生了北大的「新聞學會」,而「新聞學會」改名後的「新聞研究會」,則又將這股滙流往外播送出去,挹注了當時仍初始肇建的各種新興的新聞教育機構。 研究計畫的年限定於1918年至1948年之間,主要是1918年為北大「新聞學會」的創立年,中間經1938年則因抗日戰爭爆發,一方面華北地區各大學幾已南遷,在物質匱乏、時代變遷的環境裡,新聞學新的論述出版工作,呈現出較為緩慢的現象;另方面新聞學的論著,以該年為基線,可以看出已轉向所謂「戰時新聞學」為主,以及舊著再版的情況頗多。但是1945年到1948年之後,針對新聞教育議題和新聞學的討論,有逐步增加的趨勢。因此,研究計畫的核心,將聚焦於1918年和1938年之間,以及1945到1948年的時段,來進行分期的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