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篇:社會篇/撰稿:郭基賢
綜觀而言,本區日治時期人口自然增加率年平均為 13.54‰、人口社會增加率年平均為-7.67‰,人口呈小幅成長;日治前期,因為醫療衛生環境尚待改善,瘧疾、鼠疫及流感等疫情蔓延,風災、暴雨及地震等災情不斷,在自然減少或社會減少的影響下,人口成長較小;此時期出生率約 40‰,死亡率較出生率低,但常有波動,人口的增減,主要視死亡率高低的變化來決定,人口成長緩慢,屬於人口成長高穩定階段(第一階段)的末期;日治後期,醫療衛生環境明顯改善後,死亡率降低,農業社會(本區為農、漁及鹽業)對勞力的需求增加,自然增加率小幅成長,人口社會增加率的負值終究被自然增加率的所彌補,因此日治後期歷年人口皆為正成長;此時期死亡率緩慢下降而趨穩定,出生率變化緩慢,出生與死亡的差額擴大,造成人口成長,已逐步邁入人口成長早期擴張階段(第二階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