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篇:文學與藝術篇/撰稿:王琰玲、費臻懿
北門地區詩社發達,詩作風氣興盛,成果斐然,因而列傳統文學一節說明地方詩社與在地詩人、詩作。其次,北門一地位處海濱,早年是鹽業重鎮,地方新文學作品流露出鹹、苦、澀的特殊情調,臺灣文壇稱他們的文學作品為「鹽分地帶文學」,故列鹽分地帶文學一節說明之。最後,由於北門一地別於臺灣各鄉鎮的俗語與傳說頗多,深具地方特色,以第三節民間文學分述地方的俗語與傳說。
日人治臺初期,詩社是宿儒以文會友的社團,而統治階層也喜歡漢詩,故以寛容、拉攏,甚至鼓勵的手段,企圖進一步轉移臺人的抗日意識,而知識份子也利用詩社傳播、維續、發揚固有文化,因此,詩社如雨後春筍成長。臺南縣詩社的設立基本上以庄(鄉)為主,小至以村為單位,大至二庄合組或一郡一社,在日治時期成立了二十餘所,可見文風之盛。